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三 卷 別:建築
頁 碼:4/4_1198
雍和宮
雍和宮
北京東城
 
雍和宮法輪殿
雍和宮法輪殿
 
雍和宮法輪殿五百羅漢山(局部)
雍和宮法輪殿五百羅漢山(局部)
 

雍和宮
yong he gong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是北京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藏傳佛教寺院。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於明朝(1368~1644)太監官房舊址創建,為胤禎(即雍正皇帝)即位前的府邸。雍正三年(1725)改王府為行宮,並定名為雍和宮。雍正十三年因停放雍正皇帝(1722~1735在位)的靈柩,將各主要建築的琉璃瓦由綠色改為黃色,並奉雍正皇帝影像於神御殿(今永佑殿),從此成為清帝供祀祖先的影堂;宮內大部分殿宇則作為格魯派喇嘛誦經之所。乾隆九年(1744),正式將雍和宮改建為藏傳佛教寺院。一九六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雍和宮為漢式藏傳佛教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6.6公頃。布局對稱,中軸線上建築依序有牌坊、昭泰門(山門)、雍和門(天王殿)、雍和宮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綏成樓,兩側對稱分布鐘樓、鼓樓、東西碑亭、四學殿(即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東西配殿、戒台樓、班禪樓、延綏閣、永康閣、雅木達嗄樓、照佛樓等。
 雍和宮殿為該寺的大殿,單檐歇山頂,面闊七間,殿內正中供奉銅鑄三世佛像,殿前立碑亭及雕刻精美的銅香爐。法輪殿為該寺經堂,面闊七間,前後出抱廈,各五間,平面呈「十」字形。殿頂建五座鎏金寶塔,形如金剛寶座塔,具藏傳佛教建築特色。殿內供奉銅鑄宗喀巴(tsong kha pa)坐像,像後五百羅漢山由一整塊紫檀木雕鏤而成,五百羅漢用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製成,於幽谷、松柏、寶塔、亭閣間,或一人獨坐,或兩兩論辯,或三五成群,姿態各異。
 宮內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以五百羅漢山、照佛樓的金絲楠木佛龕、萬福閣內的白檀木彌勒佛像最為著名,譽為「木雕三絕」。另外,東配殿供奉清代(1644~1911)夾紵大威德金剛像,高約230公分;講經殿供奉清乾隆年間(1736~1795)金銅綠度母像,高107公分。雍和宮於一九五○、一九五二、一九七九年曾進行大整修,一九八一年正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