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巴什佛寺遺址 新疆庫車 |
|
|
蘇巴什西寺禪窟內部 |
|
|
蘇巴什東寺佛傳圖 |
|
|
蘇巴什佛寺遺址 |
|
|
蘇巴什西寺5號窟平面圖 |
|
|
蘇巴什佛寺遺址
su ba shi fo si yi zhi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城東北20公里處,是晉代(265~420)至唐代(618~907)龜茲地區的佛教文化中心。約建於二世紀。北魏(386~534)酈道元《水經注》稱「雀離大清淨」,《梁高僧傳》卷二「鳩摩羅什」傳稱「雀梨大寺」,唐玄奘大師於《大唐西域記》記載為「昭怙厘大寺」。「雀離」、「雀黎」、「昭怙厘」為梵語同名異譯。佛寺何時廢棄,文獻沒有明確記載。一九九六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龜茲是古代西域大國,首府在今庫車。佛教傳入龜茲的時間,漢文史籍並沒有記載。《阿育王息壞目因緣經》中稱,早在阿育王(約269~232 BCE在位)時期龜茲已有佛教。據相關佛教典籍記載,三世紀時此地佛教已相當興盛。七世紀初玄奘路過龜茲,於《大唐西域記》中記載該寺:「荒城北四十餘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藍,同名昭怙厘,而東西隨稱。佛像裝飾,殆越人工。僧徒清肅,誠為勤勵。」 佛寺遺址規模宏大,分布在庫車河(銅廠河)東西兩岸的土丘上,分別稱為河東和河西遺址區。佛塔、寺院牆垣皆係夯土和土坯壘築。河東遺址區又稱東寺,建於河谷狹長台地之上,南北長約535公尺,東西寬146公尺,由佛堂、僧房及北、中、南三塔組成。 河西遺址區又稱西寺,呈南北向分布,面積較大,南北長685公尺,東西寬170公尺,以北、中、南三塔和南部寺院為主。北塔南北分布有洞窟,內殘存龜茲文題記和壁畫。西寺北部保存有五座禪窟,平面呈現「T」字形,甬道於中部略收分,疊澀突出,形成肩部,禪室龕口飾火焰狀尖拱,屬龜茲地區獨特的形制。遺址出土的文物有經卷、木簡、陶器殘片等,是研究龜茲歷史、佛教及其藝術的珍貴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