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石窟
頁 碼:6/2_639
金塔寺石窟東窟龕像
金塔寺石窟東窟龕像
北魏(386~534)
甘肅肅南
 
金塔寺石窟東窟中心柱右面下層龕外菩薩像
金塔寺石窟東窟中心柱右面下層龕外菩薩像
 

金塔寺石窟東窟龕像
jin ta si shi ku dong ku kan xiang

位於中心柱右面。下層圓拱形龕內造一佛二菩薩,佛高肉髻,結跏趺坐於蓮座上。著偏袒式袈裟,飾以貼泥條式衣紋,衣飾較為厚重。面形渾圓,神情安謐,造像雙手已殘缺,似置於腹前結禪定印。佛的面部特徵較鮮明,鼻子高而直,嘴唇較厚,富北方胡人的特徵。
 龕外兩側各立一身脇侍菩薩,菩薩面形豐滿圓潤,細眉大眼,鼻高唇薄,耳戴鈴形飾物。長髮披肩,並束寶繒,胸前掛短瓔珞,袒露上身,頸戴項圈,手臂飾釧。下著長裙,裙腰外翻成雙層衣褶。帔帛飄垂,質薄透體,裙褶簡潔自如。
 主尊龕楣上方兩側各塑有三身至四身懸塑的飛天。或通肩、或右袒、或上身袒露,下著裙,頭飾也各有特色,或披髮垂肩、或梳髮綰髻、或戴寶冠。頸飾瓔珞,胸繫華繩,動勢各異,似在凌空飛舞。此窟的飛天一般身體呈「V」形,採用了方圓、曲直的對比,增強了形體厚重感,顯得粗獷有力,並巧妙地利用佛龕楣拱的弧度加強飛天奔放的動勢,古樸而又剛健。這些都說明了此時的飛天已脫離了印度犍陀羅的形式。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