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 卷 別:石窟
頁 碼:7/3_919
高歡雲洞石窟外景
高歡雲洞石窟外景
山西左權
 

高歡雲洞石窟
gao huan yun dong shi ku

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城東南20公里處,石窟開鑿於山谷北面峭壁上,洞窟僅一個,約造於東魏時期(534~550)。現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洞窟坐北朝南,包括前廊、主室兩部分。前廊寬13.8公尺,高約9公尺,進深2.3公尺,前部雕四根八角立柱,外觀為面闊三間的仿木構建築樣式。明間兩立柱基本已雕成,下有覆盆柱礎,柱體中段為一圓柱體,係未完工之束蓮部分,柱頭之仰蓮亦未完成;次間兩根八角柱未雕鑿完成,柱體尚與前廊後壁相連。前廊後壁鑿窟門,平頂。前廊上方鑿成五個相連的長方框,中間及兩邊框內雕圓拱形龕,應係未完工的三個明窗。
 主室寬5.2公尺,高約6.5公尺,進深3.14公尺。窟內壁面及窟頂凹凸不平,未見任何雕鑿龕像的痕跡。觀察窟檐上方明窗的位置以及前廊的寬度,主室原設計規模要遠遠大於現有的面積,故知未按計畫完成。
 該洞窟規模巨大,如果按原計畫完工,將超過北響堂北洞。從外觀結構上看,此洞窟與北響堂北洞、中洞較接近,其開鑿年代當不晚於北齊(550~577)。按《雍正遼州志》記載,高歡雲洞石窟相傳為東魏丞相高歡避暑而開鑿。東魏、北齊建都鄴城(今河北臨漳),以高歡發跡之地晉陽(今山西太原)為上都,皇室頻繁往來於兩地之間,高歡雲洞即正處於鄴城至晉陽的交通要道上,故高歡雲洞係高歡開鑿的傳說似有一定的依據。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