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木漆蒔繪佛功德經箱 平安時代(794~1185) 木 高16.4公分 日本大阪都島 藤田美術館藏 |
|
 |
木漆蒔繪佛功德經箱提婆達多品 |
|
 |
木漆蒔繪佛功德經箱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及藥草喻品 |
|
 |
木漆蒔繪佛功德經箱方便品及常不輕菩薩品 |
|
|
木漆蒔繪佛功德經箱
mu qi shi hui fo gong de jing xiang
日本十世紀作品。平安時代(794~1185)貴族階層盛行現世利益及女人成佛說之《妙法蓮華經》信仰,並以圖畫表現經文內容,製作精美的收藏經箱。此作為平安時代前期優雅的蒔繪實例之一。一九五三年指定為日本國寶。 經箱呈長方體。圓角,平底,薄木質,長32.7公分,寬23.3公分,高16.4公分。箱蓋側面深長,口沿均以銀蒔繪鑲邊。箱體全面貼布,塗黑漆,表面以淡平塵為地,灑上金銀粉,塗漆磨光,使金銀粉浮現的蒔繪技法,表現《法華經》中佛功德之圖案。金銀粉則根據畫面大小或密度分別使用,以蒔暈和針描交錯運用。 圖樣以《法華經》中數則釋迦牟尼佛本生故事為主題。蓋頂為天空中飛舞的鳳凰、孔雀及飄落之樂器、花瓣,宛如極樂世界景致。箱蓋側面描繪卷四〈提婆達多品〉,釋迦牟尼佛尚為大王時,忍耐精勤,如僕人般地侍奉阿私陀仙人,終得成佛。另有娑竭羅龍女向佛敬獻寶珠而成佛之說等內容。 箱體側面依序繪有卷一〈方便品〉,表現童子聚沙造塔。卷六〈常不輕菩薩品〉,刻劃常不輕菩薩受非難、責罵,杖打、瓦石捶擊等忍辱行的場面。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觀音菩薩救濟諸難場面。卷三〈藥草喻品〉,乃佛出現於世間,帶給人們安樂,如雨水滋潤花草、樹木之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