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九 卷 別:石窟
頁 碼:9/5_1856
藥王山摩崖石刻
藥王山摩崖石刻
吐蕃時期(7~9世紀)至清代(1644~1911)
西藏拉薩
 
藥王山摩崖石刻
藥王山摩崖石刻
 
藥王山摩崖石刻
藥王山摩崖石刻
明代(1368~1644)
 
藥王山摩崖石刻綠度母像
藥王山摩崖石刻綠度母像
清代(1644~1911)
 

藥王山摩崖石刻
yao wang shan mo ya shi ke

譯名為lcags po ri。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距布達拉宮(lha sa po ta la)約0.5公里處,是西藏地區摩崖石刻造像最豐富的一處。山上原有一座小型窟室,曾住有藏醫喇嘛,後五世達賴喇嘛在此創建門巴札倉(醫藥學院),故名藥王山。開鑿時間約從吐蕃時期(7~9世紀)開始,多完成於明(1368~1644)清(1644~1911)時期,亦有部分現代作品。造像主要有浮雕、高浮雕、半圓雕、減地線刻等技法,分布於東、南、北三面崖壁上,現存造像約一萬五千餘尊。
 崖面造像以巨大的不動尊為主體,另有佛、菩薩、金剛、明王、度母、佛母、空行母、護法神、大修行者等。有些舊像剝落殘蝕,又在其上雕刻新像,形成造像重疊的景致。多數外施彩繪,亦有少數素面或整體塗赭紅色。這些造像係民間匠人所為,布局隨意,造型樸素,顯係信徒求功德而作,呈現平民藝術風格。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