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龍門石窟第1443窟古陽洞北壁下層東起第一大龕龕楣 北魏(386~534) 石 河南洛陽 						 | 
                     
                    
                      |   | 
                     
                    
                        | 
                     
                    
                      
			龍門石窟第1443窟古陽洞南壁中層東起第三大龕龕楣 						 | 
                     
                    
                      |   | 
                     
                    
                        | 
                     
                    
                      
			龍門石窟第1443窟古陽洞南壁上層東起第四大龕龕楣 						 | 
                     
                    
                      |   | 
                     
                    | 
                龍門石窟第1443窟古陽洞龕楣 
                   long men shi ku di 1443 ku gu yang dong kan mei
                  
			位於南、北壁。北壁下層東起第一大龕,龕楣採尖拱和盝形組合的形式。內層盝形拱勒分成小方格,間隔刻化身和獸首。外層尖拱中央是一佛二菩薩,右邊刻九尊坐佛及八身菩薩,間隔排列;左邊刻八尊坐佛、三身菩薩、四身弟子。拱上沿邊飾單葉忍冬紋,下沿透雕花繩。尖拱兩側上方刻凌空飛舞的飛天與流雲紋,相互穿插渾然一體。  南壁中層東起第三大龕,外方內盝形龕楣,其上浮雕佛傳故事,以釋迦牟尼佛成道像為中心,兩側分別有佛母摩耶夫人入夢、菩薩乘白象投胎、摩耶夫人遊藍毗尼園、太子於娑羅樹下誕生、七步生蓮、九龍灌頂、阿私陀占相、山林之思、苦修成道等。畫面各自獨立又結合為一連續的整體,是龍門石窟中表現最完整的佛傳故事。  南壁上層東起第四大龕內,龍首龕沿上方有尖拱形龕楣,下層刻成列的坐佛,上層刻眾多天人分列兩側相向胡跪供寶。  此類龕楣雕刻細膩,造型優美,題材和裝飾手法與龕內造像相互呼應配合,共同構成龍門石窟獨具特色的北魏(386~534)龕像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