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三 卷 別:石窟
頁 碼:9/5_1648
榆林窟第3窟觀無量壽經變相
榆林窟第3窟觀無量壽經變相
西夏(1032~1227)
壁畫
甘肅瓜州
 
榆林窟第3窟觀無量壽經變相之東側樂舞
榆林窟第3窟觀無量壽經變相之東側樂舞
 
榆林窟第3窟觀無量壽經變相之西側樂舞
榆林窟第3窟觀無量壽經變相之西側樂舞
 

榆林窟第3窟觀無量壽經變相
yu lin ku di 3 ku guan wu liang shou jing bian xiang

位於南壁中間。此圖下方繪出十六格連環畫,內容為十六觀,故知為觀無量壽經變相。其構圖、設色、用線,皆與唐(618~907)宋(960~1279)以來的同類作品風格大異其趣,基本上除了上、下部分繪淨土莊嚴相和十六觀與前代雷同之外,其他細節及意趣均有出色表現。
 畫面中之建築以鳥瞰的方式由下至上呈現出前、中、後三重,全部建築朝向前方,不再有唐代壁畫常見之側面描繪。淨土三尊從固有的中心位置退居後方樓閣;樂舞場面亦從中央平台移至前方東、西二側之建築內。聞法聖眾一反過往圍繞三尊的鋪排,而在中部庭院中央排列成「X」形,以及散布於前方建築門廊內和前方庭院中,並且面向觀眾。在此淨土畫面裡不見化生,卻出現了在家修行的世俗女子。
 畫師除了營造整體配置上的裝飾效果,在細節方面亦有細膩的描繪。就人物形象而言,此圖中菩薩身材魁梧挺拔,面相長圓,儼然為西夏人的寫照。前方建築東、西二側的樂舞排場雖小,然而人物描寫體態靈動。如圖所示,東側門屋中一伎樂手執帔帛翩然起舞,身旁四人分持鈸、排簫、塤和●(上兆+下鼓)I鼓悠然伴奏。西側門屋內亦有一揮動帔帛,腳踏舞步的伎樂,伴奏者的樂器則為箏、阮咸、腰鼓和拍板。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