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石窟
頁 碼:6/2_628
法華寺石窟外景
法華寺石窟外景
雲南安寧
 
法華寺石窟第10龕臥佛像
法華寺石窟第10龕臥佛像
大理時期(937~1253)

長4.1公尺
 
法華寺石窟第1龕地藏菩薩像
法華寺石窟第1龕地藏菩薩像
 
法華寺石窟第8龕釋迦牟尼佛苦修像
法華寺石窟第8龕釋迦牟尼佛苦修像
 

法華寺石窟
fa hua si shi ku

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城東小桃花村,是中國最南端的石窟群,雲南省的第二大石窟。雕鑿於洛陽山山腰的石崖上,唐代(618~907)曾於此地建造法華寺。北宋乾德三年(965,即大理段思聰廣德十二年),大理時期(937~1253)將安寧納入版圖,段氏在法華寺摩崖鑿十六羅漢像,始有法華寺石窟群。現存二十九龕,其中四龕為空龕,保存完好的數量不多,石窟中也未能發現有紀年的題記。現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窟龕多為圓拱形淺龕,也有外方內圓式淺龕,大多為1公尺以下的小型龕。法華寺石窟的造像題材較為單純,龕內多為單身佛像、菩薩像。第1龕寬1.7公尺,高2.4公尺,進深0.75公尺,內為地藏菩薩,頭戴蓮花寶冠,舒相坐於蓮座上,有蓮花承足,左手托摩尼珠,右手持錫杖,錫杖已殘損。第2龕觀世音菩薩頭戴化佛寶冠,寶繒垂肩,身著天衣,結跏趺坐,其金剛座下有兩枝蓮花,身後有身光。
 第4龕現存十八羅漢,在法華寺東崖正壁上分三層雕刻,形象各異,頭部和手都已殘毀。據《雲南志》,段氏鑿十六羅漢於壁間,後人又補刻二尊羅漢像。表現佛傳故事的造像有三龕。第8龕釋迦牟尼佛苦修像,雕作卷髮卷鬚,身穿袈裟的形象;此像造型特殊,為席地而坐,右腿盤屈,左腿屈立,雙手撫膝枕頦的樣式。第10龕臥佛像,造像長4.1公尺,是石窟中最大的龕像;佛右脇而臥,面部已風化,外穿袒右袈裟,內穿僧祇支,頭下方枕上刻有花草紋,是涅槃像的簡化形式。第9龕善生女獻糜,是與苦修像相關內容的造像。
 法華寺石窟從造像題材到人物造型、雕刻技法等比石鐘山石窟造像更加簡單,帶有更多中原地區佛教藝術的色彩,密宗「阿吒力教」、「本主崇拜」題材都沒有在這裡出現。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