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留帶圖 軸 明代(1368~1644) 崔子忠(約1574~1644) 紙本設色 高81.4公分 寬50公分 臺灣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
|
|
蘇軾留帶圖(局部) |
|
|
蘇軾留帶圖 崔子忠
su shi liu dai tu cui zi zhong
《指月錄》卷二十四記載。佛印禪師住金山寺時,蘇軾去函表示要拜訪他,且特地囑咐:「不必出山,當學趙州上等接人。」然佛印仍親自出迎,蘇軾問原因,他以詩回答:「趙州當日少謙光,不出三門見趙王,爭似金山無量相,大千都是一禪牀。」蘇軾撫掌稱善。一日,蘇軾再次拜訪金山寺,佛印說:「此間無坐處。」蘇軾說:「借師四大作禪牀。」師答:「老僧有一問,道得即坐,道不得,即輸腰間玉帶。」蘇軾即解玉帶置案上說:「請師問。」師問:「老僧四大本空,五蘊非有,汝向甚麼處坐?」蘇軾無語。佛印召侍者,留下玉帶,永鎮山門,以衲衣酬謝。此幅即描繪此事。 圖中煙靄沉沉,遠處猶見茅屋。佛印、蘇軾對坐樹下,旁有二童子捧物侍立。佛印手拄禪杖,蘇軾轉首面向童子,人物表情各異。人物衣紋用顫筆,線條屈曲轉折;樹幹多以率直墨線勾勒皴擦,枯樹枝如網狀交叉展開;下方山石造型方硬,呈方形排列。全畫雖顯稚拙樸實,卻又彌漫著溫雅古樸的氣息。此圖有崔子忠之款識和印章一方,畫面上方有清乾隆年間(1736~1795)的五則題詩,並鈐清宮內府的鑑藏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