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華寺碑(局部)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 李邕(678~747) 行書 拓本 上海黃浦 上海博物館藏 						 | 
                     
                    
                      |   | 
                     
                    | 
                法華寺碑 李邕 
                   fa hua si bei   li yong
                  
			全稱《秦望山法華寺碑》。立碑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秦望山法華寺。李邕撰文并書。因原碑久佚,僅清代(1644~1911)何紹基舊藏宋(960~1279)拓孤本傳世,表彰東晉(317~420)曇翼法師因誦《妙法蓮華經》感得普賢菩薩示現,始於秦望山西北創建法華寺之事蹟。  此碑筆畫渾厚,使轉婉暢,內含骨力;結體甚為欹側,左低右高,又呈開張之勢,奇趣橫生;雖與其另一書跡《麓山寺碑》極為相似,但缺乏嚴峻風骨的特色,較為溫潤。李邕主張學書不能一味摹擬,要有所創新,曾說:「學我者死,似我者俗。」  李邕字泰和。唐代(618~907)書法家。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工文善書,尤擅真、行、草體,筆畫雄勁,書風豪挺,唐代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  參考釋文:  明移出樹間延  入舍下及杲日  初上相光忽臨  乘六牙衛八部  勝幡虹引妙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