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 卷 別:附錄
頁 碼:18/1_372
鏨胎琺瑯
鏨胎琺瑯
 
掐絲琺瑯
掐絲琺瑯
 
畫琺瑯
畫琺瑯
 

工藝技法─琺瑯器

(三)琺瑯器
 琺瑯為外來語音譯。古名為佛菻、佛郎、拂郎、發藍。琺瑯器是以金屬、陶瓷或玻璃器為胎,並用石英、瓷土、長石、硼砂以及金屬礦物等為主釉料燒製成色彩繽紛的製品。因工法不同,大致分為鏨胎琺瑯、掐絲琺瑯、畫琺瑯及燒藍等。由於琺瑯器工法複雜,不易燒製,大多由宮廷製造,尤以明清(1644~1911)時期最為興盛。
 1. 鏨胎琺瑯
 又稱為內填琺瑯。於金屬胎的表面描繪紋飾,而後運用金屬鏨刻技法,在輪廓線外的空白處以雕鏨減地法凸起線條,再於下凹處填施各色琺瑯釉料,經烘燒、打磨、上光、鍍金等工序後完成,具有鑲嵌寶石之效。
 2. 掐絲琺瑯
 俗稱景泰藍。掐絲琺瑯是以銅絲或銅薄片掐成紋飾,焊著在器物表面。之後在紋樣內外填施各色琺瑯藥料,經過多次的燒製、加溫,當釉層達到一定的厚度,再以打磨、上光、鍍金等裝飾工序完成。
 3. 畫琺瑯
 又稱洋瓷。以琺瑯釉料直接在金屬或瓷胎上作畫,經燒製而成,帶有繪畫旨趣。技法分為彩繪、單色描繪兩種,而題材大多以肖像、人物、風景、靜物與宗教畫為主。製作的成品多樣化,如各式器皿,及家具和鐘錶的嵌件。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