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3/3_810
|
素可泰古城
su ke tai gu cheng
譯名為Sukhothai。位於泰國素可泰新城區(New Sukhothai)西約12公里處,距離曼谷市約440公里,臨雍姆河濱(Yom River)。為泰國信史上第一個王朝的首都。泰國的文字、藝術與法規大多創立於此,是最古老、最具歷史意義的文化古城之一,亦為該國文化搖籃。 十一至十二世紀,高棉帝國勢力直達泰北,素可泰為其殖民地及北方要塞。十三世紀上半葉,泰族二領袖聯手起義,推翻高棉統治,創建古暹羅(今泰國)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1238~1438),定都於此。第三位國王蘭坎亨(Ramkhamhaeng,1279~1298在位)篤信佛教,曾於城中設立僧省為剃度之所,並派信徒至錫蘭(今斯里蘭卡)學習佛經,回國後宣揚佛教,率先垂範,受戒、聞法,使佛法深入民間。 一三四七年,有「文人國王」之稱的黎泰王(Phaya Lithai,1346/7~1368/74在位)即位,禮請錫蘭高僧為其受戒,成為泰國第一位出家的君王,所著《三界論》為泰國最古老的佛教文學作品。黎泰王在位期間廣建寺院,供人民禮拜,即今日所見古城遺蹟規模。一四三八年,素可泰王朝為大城時期(Ayutthaya,1350~1767)統治者所滅,該城遂逐漸沒落。一九七七年,泰國政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撥款及專業人員協助下,逐漸修復素可泰古城,重現昔日風貌。一九九一年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該古城占地面積約70平方公里,包含古城和城外5公里之範圍。城內外現存近百座宗教建築遺蹟,佛像逾千尊。較著名的佛寺有瑪哈泰寺(Wat Mahathat)、普拉拍鑾寺(Wat Phra Phai Luang)、希沙華寺(Wat Sri Sawai)、西昌寺(Wat Sri Chum)等。古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8公里,東西長1.4公里,由三重土牆及二條護城河環衛,內有四個大池塘及二十餘座寺院遺蹟。素可泰建築主要特徵為頂覆蓮花蕾狀塔剎之高塔;其雕塑代表則為一腳前跨,作行動姿態之佛行走像,體現出素可泰藝術家豐富的創造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