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建築
頁 碼:3/3_1034
超峰寺
超峰寺
臺灣高雄
 
新超峰寺山門
新超峰寺山門
 
超峰寺三寶塔
超峰寺三寶塔
 

超峰寺
chao feng si

位於臺灣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與基隆靈泉禪寺、臺北凌雲禪寺、苗栗法雲禪寺並稱日治時期(1895~1945)臺灣佛教四大宗派道場。相傳清雍正九年(1731),紹光禪師於大崗山上結茅自修;乾隆二十八年(1763),臺灣知府蔣允焄建觀音殿,供奉南海觀音,香火日盛,成為名剎。日治昭和十七年(1942),日軍以大崗山為軍事要塞,該寺被迫遷移,後於大崗山麓另建一寺,名新超峰寺。一九四八年開照和尚率眾僧返山上重建,至此寺分為超峰寺和新超峰寺。
 超峰寺依山而建,主要建築由下而上依序為山門、觀音殿、西方三聖殿等,另有三寶塔。觀音殿屋脊高翹,脊上裝飾色彩鮮豔,有四天王、比丘、福祿壽三星、龍鳳及各式人物;殿內主要供奉觀音菩薩,左右兩側有善財童子與龍女。西方三聖殿建於一九七七年,重檐歇山頂,木製門窗雕刻精細;殿內主要供奉阿彌陀佛、觀音及大勢至菩薩,牆面浮雕佛傳圖等圖像。三寶塔建於大正十三年(1924),分別為報恩、普同及蓮花塔,坐落於同一塔基上。三座均為六角樓閣式,普同塔五層,報恩、蓮花塔三層,塔身圖案豐富,是超峰寺現存年代最早的建築。
 新超峰寺主要建築有山門、前殿及後殿等。山門面闊三間,當心間設方門,兩次間則為拱門,拱門兩側圍牆有透空的方形窗。三川脊式屋頂,正脊弧形,左右兩端作燕尾起翹,檐下設仿木構垂花吊筒。
 前殿重檐,上檐為硬山式,頂覆琉璃瓦,木製門窗繪花鳥山水等圖案,雕刻精細。殿前設歇山式拜亭。殿內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與白衣觀音,左右兩側有文殊、普賢菩薩及韋馱、伽藍等;白衣觀音清代(1644~1911)塑,原供奉於超峰寺,日治時期遷移至新超峰寺。
 後殿建於一九八六年,高兩層,上層為圓通寶殿,供奉銅鑄觀音菩薩像,殿內壁面貼紅寶石,線刻能學法師的白描觀音像;下層為開參老和尚紀念講堂,堂內供奉開參和尚銅像。外壁四周貼黑寶石,刻滿能學法師的水墨山水畫。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靈泉禪寺, 新超峰寺白衣觀音菩薩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