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嘎石窟第1窟十一面觀音三尊像 約十一世紀 壁畫 西藏札達 |
|
|
東嘎石窟第1窟十一面觀音三尊像
dong ga shi ku di 1 ku shi yi mian guan yin san zun xiang
位於東嘎石窟(dung dkar)第一地點第一區第1窟南壁。觀音左右有二脇侍構成三尊,主尊觀音十分高大,十一面呈立塔狀,按印度傳統方式排列,自下向上為三、三、三、一、一,最上一面是觀音菩薩的本尊阿彌陀佛。每面三目,下三面為慈悲相,餘者除佛面外皆呈忿怒相。 菩薩眉毛與眼的距離較遠,小鼻小嘴,頸有三道,腹部有花瓣似的皺紋。有六臂,二主臂當胸合十,另左臂一手上舉持蓮花,一手下垂提淨瓶;右臂一手上舉與相應的左手對應,輕持肩上的帛帶,一手下垂施與願印,手中滴出甘露,甘露流入下面一跪著的小鬼口中。菩薩袒身,帔帛繞肩與臂,腰上繫帶,帶子從腰中間垂下到腳面。雙足外撇,立於仰覆蓮花台上,手與足都有釧飾。有高聳的頭光以及巨大的舉身光,舉身光外有一圈火焰紋。 左、右脇侍豐胸,身體曲線變化豐富,都有頭光,一腿屈立,重心偏向另一腿,足下有蓮花台。觀音三尊,主尊為白色,二脇侍為褐色,對比鮮明。傳統的觀音三尊組合是與文殊、金剛手,合稱「三怙主」。此種十一面觀音三尊的組合意義尚不明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