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元寺三川殿 臺灣臺南 |
|
|
開元寺大雄寶殿 |
|
|
開元寺圓光三塔 |
|
|
開元寺
kai yuan si
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是清代(1644~1911)臺灣最大的佛寺。原係明永曆三十四年(1680)鄭成功之子鄭經所建的「北園別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改建為寺,稱海會寺。後歷經乾隆(1736~1795)、嘉慶(1796~1820)年間重修、擴建,寺名更為榴環寺、榴禪寺、海靖寺,後定名為開元寺至今。現為臺灣國定古蹟。 該寺坐西朝東,採三進式建築,配置為四合院式,占地面積約4公頃。中軸線上依序為山門、三川殿、彌勒殿、大雄寶殿、大士殿,另有圓光寶塔。三川殿、彌勒殿和大雄寶殿屋脊皆採三川脊式,屋脊平直,兩端微微起翹,脊上飾物樸素簡單;屋身設圓形、六角形窗框,額枋、梁間等木雕彩繪,用色華美。三川殿門上彩繪韋馱、伽藍和四天王。彌勒殿內供奉彌勒菩薩。大雄寶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及文殊、普賢菩薩,梁上懸掛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鑄造的銅鐘一口,為臺灣年代最早的銅鐘。大士殿係全面翻新改建的中西合璧兩層建築,檐下四個吊筒,採千手觀音菩薩手相造型,菩薩手分別持蓮花、經卷、寶劍和金剛杵,頗具創意。 圓光寶塔建於日治昭和六年(1931),共三座,坐落於同一塔基上,中間一座高五層,兩側高三層。塔身平面呈六角形,塔身圖案豐富,頂為六角攢尖式,每層脊端飾卷草紋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