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工藝
頁 碼:18/1_271
黃褐釉相輪陶樓
黃褐釉相輪陶樓
東漢(25~220)至三國(220~280)時期

通高104公分
湖北省襄陽市蔡越墓出土
湖北 襄陽市博物館藏
 
黃褐釉相輪陶樓門扉
黃褐釉相輪陶樓門扉
 

黃褐釉相輪陶樓
huang he you xiang lun tao lou

二○○八年湖北省襄陽市蔡越墓出土。東漢(25~220)至三國(220~280)時期的隨葬明器。陶樓平面呈長方形,單進院落,由門樓、牆院、樓閣及相輪塔剎組成,通高104公分,進深31公分,面闊33公分。
 門樓正中對開大門,門扉鋪首上方各貼塑有翼童子二身,雙手合十,呈立姿。大門右側開小門,門扉亦塑有翼童子一身。門樓前方設二根八角形廊柱,柱礎塑有蹲熊。正脊和垂脊鴟尾為大葉尖莖的菩提葉形。樓閣高兩層,第一層平面呈長方形,人字披屋頂,正脊設四熊托起的平座,座四周設圍欄。第二層平面近方形,四面開百頁窗,廡殿頂,頂上方設平頭,由二熊支撐。平頭上堆塑虎戲二熊覆鉢形剎座,座上承接七層相輪,剎頂呈新月形,與懸度國(今巴基斯坦)奇拉斯(Chilas)佛塔岩畫之奉獻物相似。
 陶樓樓體為漢式建築,樓頂則為印度式相輪塔剎,屬於漢式陶樓與印度佛塔相輪雜糅組合的形制。《三國志》曾記載,丹陽人笮融啟建供設佛像的浮圖祠,其建築為「垂銅槃九重,下為重樓閣道」,由此可證這件相輪陶樓可能是仿當時的浮圖祠而特製的明器,是中國早期佛教建築的珍貴標本。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