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五 卷 別:人物
頁 碼:19/1_75
丘逢甲(1864~1912)
丘逢甲(1864~1912)
 

丘逢甲
qiu feng jia

字仙根,又字仲閼。號蟄仙、蟄庵,晚號倉海君。生於一八六四年,卒於一九一二年。政治家、教育家、詩人、書法家。祖籍廣東嘉應鎮平(今梅州蕉嶺),先祖移居臺灣淡水廳銅鑼灣(今苗栗銅鑼)。自幼聰穎,讀書過目成誦,有神童之譽。清光緒十五年(1889)赴京應試,登進士,官工部虞衡司主事;後辭官返回臺灣。
 曾於臺灣臺中衡文書院擔任主講,後至臺南和嘉義舉辦新式學堂。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丘逢甲反對清廷割讓臺灣,倡議自主,成立臺灣民主國對抗日軍。惜無後援,事敗退居廣東鎮平。
 其後任廣東學務公所參議、廣州府中學堂監督、廣東教育總會會長、廣東諮議局議員及副議長。一九一二年參與中華民國建國大典,是臺灣的唯一代表。
 一生熱忱愛國,獻身教育,擅長詩文、書法,傳世詩文書跡成為臺灣清代(1644~1911)末期的傳承代表作之一。梁啟超譽為「詩界革命鉅子」、「天下健者」。著有《柏庄詩草》、《嶺雲海日樓詩鈔》。書法作品行書《七言詩》碑刻,藏臺灣高雄佛光山寺百人碑牆,詩云:「變現諸天善女身,花鬘瓔珞不生塵,大千遍灑楊枝水,來救龍荒百萬人。」此詩係一九○八年應香港婦女團體舉辦慈善募捐而書。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佛光山寺, 梁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