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四 卷 別:工藝
頁 碼:18/1_322
銅華原磬
銅華原磬
奈良時代(710~794)

通高94公分
日本奈良 興福寺藏
 

銅華原磬
tong hua yuan qing

華原磬係指中國陝西省名石產地華原地區(今陝西耀縣)所造的石磬。此磬原為日本奈良興福寺西金堂之法器,古稱金鼓,室町時代(1392~1573)更名為華原磬。製作年代有二說,一說是日本奈良時代(710~794)製作,另一說是中國唐代(618~907)傳入日本的舶來品。金鼓部分為鎌倉時代(1185~1333)補作。一九五二年指定為日本國寶。
 銅鑄,通體以脫蠟法鑄造後接榫組成,通高94公分。底部為臥獅形台座,獅背上六葉單瓣蓮花座承托六角柱,有雌雄二對金銅盤龍繞柱而上,尾巴旋繞於柱身。龍首置於頂端,面朝向兩側,各舉一前肢,爪托持圓盤。龍口大張,鬃毛揚起,作騰雲之勢。
 龍身相連呈圓形,內懸掛金鼓。金鼓直徑24公分,肩部設二個環耳連結。正反面同紋樣,鼓面作多重圓圈,鼓心為八瓣蓮花形撞座,內有飽滿的蓮實,內外圈飾魚子紋地蓮花卷草紋樣。
 據奈良天平寶字元年至三年(757~759)之勘錄《寶字記》、平安保延六年(1140)著的南都《七大寺巡禮私記》所載此磬之原樣,獅子坐臥於白石台座,圓盤上安奉可回轉的菩薩坐像,四龍銜玉珠,旁邊有持撞木的婆羅門立像,惜像已佚。作品呈現出唐代的造型樣式,設計繁複,顯示當時高度的金工技術。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