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二十四 卷 別:雕塑
頁 碼:13/4_1428
靈巖寺積翠證盟殿釋迦牟尼佛坐像
靈巖寺積翠證盟殿釋迦牟尼佛坐像
唐代(618~907)

高約5公尺
山東濟南
 
靈巖寺墓塔嬉戲童子像
靈巖寺墓塔嬉戲童子像
 
靈巖寺經幢佛面
靈巖寺經幢佛面
唐天寶十二年(753)
 
靈巖寺經幢人首鷹身像
靈巖寺經幢人首鷹身像
唐大中十四年(860)
 
靈巖寺辟支塔阿育王傳圖之覺悟
靈巖寺辟支塔阿育王傳圖之覺悟
北宋嘉祐二年(1057)
 
靈巖寺辟支塔阿育王傳圖之阿育王施土
靈巖寺辟支塔阿育王傳圖之阿育王施土
北宋嘉祐二年(1057)
 

靈巖寺造像
ling yan si zao xiang

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靈巖寺。該寺造像藝術主要包括千佛殿雕塑、辟支塔塔基的阿育王傳浮雕、般舟殿遺址出土的經幢與小石塔、墓塔林浮雕,還有靈巖山巔的積翠證盟殿之石刻像。
 千佛殿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重修,殿內正中佛壇供奉三身佛,四壁和屏壁上分三層至五層列置木雕髹金坐佛。大殿四壁砌壇,環坐四十尊彩塑羅漢,梁啟超譽為「海內第一名塑」,其中二十七尊宋塑,十三尊則為明代(1368~1644)補塑。
 辟支塔重建於北宋嘉祐二年(1057),其八角塔基原雕飾四十幅阿育王傳石刻,現殘存三十七幅,人物場景等已漢化,具學術研究價值。
 一九九五年於般舟殿遺址發掘兩座經幢和一座石塔;其中唐天寶十二年(753)雕造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幢,圓形蓮座束腰部雕八個圓形佛面,佛面如滿月,雙目低垂,鼻翼豐圓,嘴角微翹,略帶笑意,神情安詳,造型特殊。唐大中十四年(860)雕造的經幢,上層蓮座之圓形束腰間有五個雲頭形壼門,內雕伎樂天、二龍及二身鷹身人首展開雙翼的羽人像;下層六角基座各雕一護塔力士,形體健美,姿態生動。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建造的小石塔,雕刻精美。
 寺西側之墓塔林形制多樣,其中一座塔座除浮雕托塔力士外,另有獸獅、打馬球及童子嬉戲等民間生活情趣之畫面,內容豐富,造型優美,在中國塔林中非常罕見。
 積翠證盟殿亦稱證明功德龕,是靈巖十二景之一,位於千佛殿北,靈巖山巔,依山鑿壁而成,據推斷應為唐貞觀年間(627~649)僧人慧崇二次中興所開鑿。龕內石雕主尊為釋迦牟尼佛坐像,左右立侍迦葉、阿難及觀音、地藏,兩側各有一獅蹲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