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趙城藏卷首圖 元代(1271~1368) 紙本版畫 高22.1公分 寬37公分 山西太原 山西博物院藏 |
|
|
趙城藏卷首圖
zhao cheng zang juan shou tu
又稱金藏卷首圖。一九七七年山西省太原市崇善寺徵集。黃裱紙,卷首圖右上角有「趙城縣廣勝寺」。此經藏原藏於山西洪洞廣勝寺,一九三三年被發現後,被認定為是中國第一部木版漢文大藏經《開寶藏》複刻本金代(1115~1234)皇統版《趙城藏》,因開雕於金代,故又稱《金藏》。 《趙城藏》刻於金皇統八年至大定十八年(1148~1178),由信女崔法珍斷臂募資,山西解州(今運城)天寧寺主持開雕大藏經版會,歷三十年始刻成。大定十八年,法珍將此藏進貢朝廷,金世宗(1161~1189在位)賜許其出家為尼;大定二十一年法珍將經版運至中都(今北京),共計十六萬八千一百一十三版,約七千餘卷。 元代(1271~1368)曾多次修補此經版,廣勝寺僧人到京城請印經卷後,運回趙城縣,在龐家經坊加配卷首圖,即現今發現的趙城藏。目前僅存四千七百卷左右,其中四千五百四十一卷藏於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另一百二十五卷藏於山西省博物館,其他地方尚有少數收藏。 卷首圖繪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佛結跏趺坐於束腰須彌座上的蓮座,左側立有五位弟子及一力士,右側則為四弟子與一力士。佛座前有明珠、珊瑚等珍寶化現,一比丘面佛合掌,躬身聽法。佛面相豐圓,側身向右,說法姿態傳神。弟子面貌、手勢、持物各有不同,具個性化。圖右為一菩提樹,復以行雲為背景,襯托出曼妙境界。畫面布局疏朗,刀法純熟流利,線條剛柔並濟,虛實得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