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2/2_506
|
昌珠寺 西藏乃東 |
|
|
昌珠寺 |
|
|
昌珠寺
chang zhu si
譯名為khra 'brug lha khang。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乃東縣昌珠鎮。始建於西藏吐蕃贊普松贊干布(srong btsan sgam po,?~650在位)時期,是西藏最早的佛殿之一。在藏語中「昌」意為鷹,「珠」意為龍,據說當地以前有龍魔危害眾生,菩薩化現為鷹,制伏了魔怪,故得名為昌珠,寺名源於當地地名。寺歷代曾做過多次修繕和擴建。一九六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占地面積4,667平方公尺,現有門廊、前院和其後的措欽大殿,因屢經重修,現存建築已無早期遺蹟。門廊上部原懸有一口銅鐘,與桑耶寺銅鐘相似,銘文內容也很接近,鐘現已不存。銘文明確記載此鐘為一漢族比丘仁欽監造,功德主是赤松德贊(khri srong lde btsan)妃菩提氏(byang chub)。措欽大殿是該寺的主體建築,由殿前廊院、大殿、圍廊三部分組成。殿門西向偏南,中間為經堂,有六十根柱。 寺內有珍珠穿綴的觀音唐卡,圖形為休憩中的觀音菩薩,是鎮寺之寶。唐卡以兩千餘粒大小不等的珍珠串聯而成。觀音通體以白色珍珠綴成,僅用不同顏色的珍珠勾勒出眉眼、口鼻、項鍊及腰飾。整體構圖色彩簡單,傳神地顯現出觀音菩薩慈悲的神韻。據元人陶宗儀《輟耕錄》記載,元代(1271~1368)皇帝曾頒給西藏薩迦派帝師珍珠連綴的珠詔,後懸掛於寺院中,可見珍珠唐卡興盛於元代,此作應出自當時的西藏工匠之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