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菩薩立像 十三世紀 金銅 高60.3公分 美國加州帕薩迪納 諾頓賽門博物館藏 |
|
|
菩薩立像
pu sa li xiang
此像為尼泊爾瑪拉王朝(Malla,約1200~1768)早期最佳的銅製造像作品之一,優雅精緻的身段,表現出傑出的金屬造像水準。除了塑像底座、纏繞於左手向上伸出之藤蔓花蕾和部分鑲飾寶石已佚之外,此尊銅像的保存狀況極為良好。 菩薩狹長的臉形,配上凸出的下巴和清晰的五官,較早期塑像更加寫實逼真。靛青色漩渦形髮髻、大型圓耳環和飛舞的緞帶,使臉部更加俊美。頭戴三葉寶冠,高髮髻上有蓮蕾狀飾物,原鑲寶石但已遺失。眉間白毫成橢圓形而非一般的圓形。耳畔的飛舞飾帶造型,未曾見於十一世紀之前的尼泊爾塑像,但普遍出現於十一世紀和以後的印度波羅王朝(Pala,約8~12世紀)銅塑作品,推測此像即受到波羅風格的影響。 纖瘦及比例完美的軀體,向右自然傾側,曲線和緩流暢,極為寫實。雙臂自然的伸屈,右掌作與願印但中指彎曲,掌心有蓮花印記。臀部斜掛的飾帶和雙腿間波紋狀的褶襬,使整體益顯生動活潑。 肩側的花雖已損毀,但由花蕾推測應是蓮花,是知此像當為觀音菩薩。其左臂上纏繞蓮花莖的樣式,明顯地呈現瑪拉王朝造像特色。最特別的是,左腳踝鑲有葉飾,而早期的銅塑像作品,葉飾通常是鑲於蓮花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