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一 卷 別:石窟
頁 碼:8/4_1156
莫高窟第231窟于闐國牛頭山瑞像
莫高窟第231窟于闐國牛頭山瑞像
中唐(756~846)
壁畫
甘肅敦煌
 

莫高窟第231窟于闐國牛頭山瑞像
mo gao ku di 231 ku yu tian guo niu tou shan rui xiang

位於主室西壁龕頂。該像已嚴重變色,現通體為綠色,輪廓線及衣紋線隱約可見,可知此像身著通肩式袈裟,左手握袈裟一角,右手作說法印。頭光由赭、藍、灰、綠等色暈染過渡的水波紋組成,頭部上方有網狀華蓋。像側榜題書:「此牛頭山像從耆(闍崛)山履空而來。」
 《大唐西域記》卷十二「瞿室●(飢-几+夌)5伽山」條下,講述王城西南二十餘里有瞿室●(飢-几+夌)伽山唐言牛角,山巒崖谷間建一伽藍,其中佛像時放光明,昔如來曾來此處為諸天人說法。敦煌遺書S.2113A《諸佛瑞像記》載:「釋迦如來從靈鷲山至牛頭山頂會八部眾說法。」與該圖榜題基本相合。該題材瑞像圖的繪製在莫高窟始於吐蕃時期(7~9世紀),至晚唐(846~907)、宋(960~1279)形成以牛頭山及牛頭山瑞像為中心雜糅其他佛教史跡畫的大型畫面,如晚唐莫高窟第9窟、宋莫高窟第454窟等。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莫高窟, 莫高窟第9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