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華嚴經變相 五代(907~960) 絹本設色 高194公分 寬179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 法國巴黎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
|
 |
華嚴經變相(局部) |
|
 |
華嚴經變相(局部) |
|
|
華嚴經變相
hua yan jing bian xiang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依據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描繪毗盧遮那佛七處九會的說法場面。七處九會即七個場所九次說法,依序為:一、菩提道場,二、普光明殿,三、忉利天,四、夜摩天宮,五、兜率天宮,六、他化天宮,七、八均為普光明殿,九、逝多林。 畫面以菱格邊飾區分為九個場面,每個場面皆以毗盧遮那佛為中心。佛二側脇侍菩薩為文殊、普賢,身後為須菩提與舍利弗二弟子,四周圍繞聞法菩薩及聖眾,面向主尊恭敬聽法。佛前方供桌裝飾繁複,上置供物。九會中每個場景描繪大致雷同,唯佛的印相各異。 圖下排中間為九會的第一菩提道場會,左為第九逝多林會,右是菩光法堂會。中排中間為第三忉利天宮會,左右兩側繪第七、八為普光明殿會。上排中間為第四夜摩天宮會,左為第六他化自在天宮會,右為第五兜率天宮會。其中第三忉利天宮會以暗灰色與赤褐色的圓弧狀岩山,象徵宇宙的中心須彌山。 圖最下方以帶狀紋飾區隔其空間,繪經文中提及的金剛輪山、香水海、大蓮花。大型蓮花仰立於渦狀波紋的香水海中,蓮花中央城郭整齊劃一,象徵蓮花藏莊嚴世界海。另有小型覆瓣花朵連接成細線,裝飾在香水海邊緣。 敦煌石窟壁畫有多壁七處九會的華嚴經變相,此絹畫是敦煌出土的絹畫中唯一以七處九會為題材的遺品,且保存完好,彌足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