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一 卷 別:建築
頁 碼:3/3_847
崇善寺大悲殿
崇善寺大悲殿
山西太原
 

崇善寺
chong shan si

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是明代(1368~1644)大型敕建佛寺的典型代表。寺的創建年代不詳,據明永樂十二年(1414)所立建寺緣由木碑記載,洪武十六年(1383),太祖第三子晉恭王朱棡為紀念亡母高皇后而修建,賜名「崇善禪寺」。後屢有修葺。清同治三年(1864)焚毀,只餘大悲殿及部分附屬建築。光緒七年(1881)將前部遺址割出改建為文廟,在大悲殿前另建山門。一九八三年列為中國「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該寺原來布局,據現存一幅明成化十八年(1482)描繪該寺的總圖可知,坐北朝南,平面呈縱長方形,東西長290多公尺,南北長570餘公尺。山門前有東西橫街,街南三院,正中橫院設櫺星門和照壁與山門相對;山門內布局分左中右三路,以中路為主。全寺布局嚴格對稱,構圖謹嚴,主次分明,其廊院形制、以廊廡連成「工」字形平面布局、東西垛殿及周圍廊等均與宮殿建築極為相似。
 大悲殿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標準的明代木構建築,重檐歇山頂,綠琉璃瓦,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殿內供奉千手千眼觀音、千鉢文殊及普賢菩薩等三大士像。殿內藏刻印、寫經達三萬餘卷,是中國著名的佛教經藏收藏地之一,有北宋(960~1127)《崇寧萬壽藏》及南宋(1127~1279)《磧砂藏》、元(1271~1368)《普寧藏》、明《南藏》及《北藏》等經藏。
 原寺內大雄寶殿的兩側廊下,明初曾繪有佛傳圖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明成化十九年將壁畫摹繪裝幀珍藏,為後人研究古代寺院壁畫提供了重要依據。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