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四 卷 別:繪畫
頁 碼:14/1_259
水月觀音菩薩像
水月觀音菩薩像
晚唐(846~907)至五代(907~960)
紙本設色
高53.3公分 寬37.2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
法國巴黎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水月觀音菩薩像
shui yue guan yin pu sa xiang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觀音側向左方,坐於水池中的岩座上,頂上有華蓋。頭戴化佛寶冠,蓄髭鬚。頭微抬,雙手抱膝,左腳置於右腿上,右腳踏於從水池中升起的大紅蓮上。水月觀音的形象由唐代(618~907)周昉首創,一般造型為左手拿淨瓶,右手執楊枝,背景有巨大的月輪。此像無月輪,且雙手抱膝,與一般水月觀音像頗不相同。
 觀音身後繪棕、竹等南方植物,表現的是觀音道場補陀洛迦山,池中可見盛開的蓮花與水禽。背景天空塗白色,水池敷以綠色,觀音的頭光、膚色施以紅色暈染,岩座線條曲奇。
 此圖繪於黃色質地粗糙的紙上,設色厚重,畫風獨特,為九世紀末至十世紀上半葉作品,右上角榜題未書寫文字。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莫高窟第17窟, 周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