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四 卷 別:工藝
頁 碼:18/1_340
銅鐘
銅鐘
南朝陳太建七年(575)
青銅
高38.9公分
日本 奈良國立博物館藏
 

銅鐘
tong zhong

鐘頂微隆,上有二龍盤繞形成圓形鐘鈕,龍口銜鐘頂,中央刻飾火焰寶珠。鐘體略微瘦長,肩部下緣微展,腰部以下形成垂直線,底部圓圈平直。鐘身表面以橫、豎凸弦紋框成方形區塊,縱帶和上、中、下帶交錯的方格紋,狀似袈裟圖紋。現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鐘身外壁有八片複蓮瓣紋環繞的圓形撞座,撞座的複瓣設計乃中國南北朝(386~589)晚期的樣式。座的縱帶上下鐫刻銘文「陳太建七年(575)十二月九日/弟子沈文殊造/鐘一口供養起□/稱廿斤」。鐘體表面橫向刻痕,是鑄型製作時留下的痕跡,內部金屬保存良好。表面呈淡綠色銅鏽,底部有一層黑色顏料,推測曾經上色或作防鏽處理。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