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寒山像 明(1368~1644)至清代(1644~1911) 金銅 通高55公分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出土 寧夏銀川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
|
 |
寒山像(局部) |
|
 |
拾得像 通高56公分 |
|
 |
拾得像(局部) |
|
|
寒山及拾得像
han shan ji shi de xiang
一九八六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出土。拾得為唐代(618~907)天台山國清寺廚役,常以殘食菜滓,盛於竹筒,供予隱士寒山,二人言行怪誕神異,被認為是文殊、普賢二菩薩化身。清雍正十一年(1733),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並稱「和合二聖」或「和合二仙」。事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宋高僧傳》卷十九、《佛祖統紀》卷三十九、《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釋氏稽古略》卷三及〈天台山國清禪寺三隱集記〉等記載。 此二像呈中年男性形象,笑容可掬,神情幽默詼諧,跣足立於雙層六邊形台上。寒山短髮微翹,身著寬袖僧衣,左肩斜搭結繩,前後串連五個大小不一的葫蘆,右腰繫一錦囊,雙手自然攤開。 拾得長髮及肩微卷,身著寬袖僧衣,右肩斜掛五個結繩串連的葫蘆,右臂屈肘上舉,手心朝下,五指微微彎曲,左臂自然下垂,持帚支於身側。腰繫繩,下身著褲。此二像蓬頭,憨狀可掬,神情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