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音菩薩像 高麗忠肅王二年(1333) 金銅 高87公分 韓國首爾 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
|
 |
大勢至菩薩像 高87公分 |
|
|
觀音及大勢至菩薩像
guan yin ji da shi zhi pu sa xiang
據造像內的腹藏物得知此二菩薩製作於高麗忠肅王復位二年(1333)。二菩薩外觀依舊金碧輝煌,身披厚重帔巾和長裙,帔巾如長袍,與一般菩薩造像相比,較為豐滿。 菩薩臉較寬,五官較寫實。觀音寶冠已失,僅露出元代(1271~1368)風格之高聳髮髻,從食指和中指的縫隙,推測左手提淨瓶。大勢至菩薩頭戴花紋裝飾華麗寶冠。菩薩樣式和雕法與高麗忠肅王十七年(1330)所造,現藏於日本對馬島觀音寺的金銅觀音菩薩坐像相似,對研究高麗時期(918~1392)造像編年及流派具有重要意義。 二菩薩所佩戴的瓔珞華麗細長,樣式流行於當時佛教繪畫中,如高麗忠肅王十年(1323)徐九方所繪楊柳觀音圖,十四、十五世紀朝鮮(1392~1910)初期亦相當普遍,如莊陸寺、把溪寺、大乘寺、銀海寺和雲浮庵等所藏的佛像。這些朝鮮時期造像之裝飾被認為是從高麗時期菩薩像的裝飾性發展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