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 卷 別:附錄
頁 碼:16/3_1150
 
法海寺觀音菩薩像
法海寺觀音菩薩像
 
斯塔納寺十一面八臂觀音菩薩像
斯塔納寺十一面八臂觀音菩薩像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準提觀音菩薩像
準提觀音菩薩像
 
不空●(上四+下絹)索觀音菩薩像
不空●(上四+下絹)索觀音菩薩像
 
水月觀音菩薩像
水月觀音菩薩像
 
興國寺白衣觀音菩薩像
興國寺白衣觀音菩薩像
 
魚籃觀音菩薩像
魚籃觀音菩薩像
 
送子觀音菩薩像
送子觀音菩薩像
 

佛教尊像舉類─觀音菩薩

二、菩薩
 梵文bodhisattva,菩提薩埵之略稱,意覺有情。菩薩不僅限於聖賢菩薩,一般凡發菩提心,有心求道求大覺,以慈悲度化眾生,修諸波羅蜜行,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皆可稱之為菩薩。經典中所舉出菩薩之異名有:開士、大士等。大乘僧侶或居士,亦被尊為菩薩,如龍樹菩薩等。故其形象有較為活潑多樣化,如首戴天冠,身披瓔珞,手戴環釧、身上裝飾華麗,袒身,披帔巾,飾有瓔珞、臂釧、腕釧等。
 佛經中具體提出名號的菩薩像,此中常畫的有觀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大勢至等菩薩,以下例舉出中國四大菩薩說明。
 (一)觀音菩薩
  梵文Avalokitesvara,音譯阿縛盧枳低濕伐羅。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又作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自在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現音聲菩薩、闚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
 《妙法蓮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詳說觀音菩薩於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凡受苦眾生一心稱名,此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優婆塞身、天身、夜叉身等,以攝化眾生。
 其形象,因其應化無方,故相狀亦頗多,而以遵照正規儀容所繪的一面二臂的聖觀音為其本形。又有遵照密宗儀軌所繪的一面二臂或多面多臂,手持種種法物之形象,如如意輪觀音、不空Q索觀音、準提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等。此外,《摩訶止觀》卷二舉出六觀音,諸尊真言句義抄揭示十五觀音,又有二十五觀音、三十三觀音等,如三十三觀音中,就有水月觀音、白衣觀音、魚籃觀音、楊柳觀音等。後世混合民俗信仰所產生的,有送子觀音等。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