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二十 卷 別:工藝
頁 碼:18/1_363
覺生寺永樂大鐘
覺生寺永樂大鐘
明永樂年間(1403~1424)

高6.75公尺
北京海淀
 
覺生寺永樂大鐘(局部)
覺生寺永樂大鐘(局部)
 

覺生寺永樂大鐘
jue sheng si yong le da zhong

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覺生寺大鐘樓。明永樂年間(1403~1424)由北京德勝門鑄造廠製作,明成祖朱棣(1402~1424在位)為追悼「靖難之役」陣亡的將士及遷都北京而造。原位於北京市西郊萬壽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至覺生寺。
 鐘以銅、錫、鉛合金鑄成,體積碩大,重達46.5公噸,被譽為「鐘王」。鐘鈕呈橋形,四爪,鐘體上窄下寬,至鐘裙外敞。圓肩,自肩而下有六道橫向凸弦紋將鐘體分為七個區塊。鐘身內外鑄滿十七種梵漢經文和咒語,外有《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佛說阿彌陀經》、〈十二因緣咒〉,內為《妙法蓮華經》,鐘口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總計二十二萬七千餘字,可謂世上鐫刻銘文字數最多的大鐘。書體為楷書,字字工整,婉麗典雅,據推測出自書法家沈度手筆。鐘裙上鑄一蓮花座立牌,陽文書「大明永樂年月吉日製」。
 鐘以地坑、表面陶範的泥範法鑄造,鐘身用圈形,外範分七層,逐層與範芯套合至鐘頂部,將先鑄成的鐘鈕嵌入,澆鑄後成為一體。鐘聲悅耳,圓潤宏亮,穿透性強,可傳至40~50公里,餘音達二分鐘之久。據《長安客話》所載:「晝夜撞擊,聲聞數十里,時遠時近,有異他鐘。」
 永樂大鐘,呈現中國古代鑄造工藝的水平,並以其精妙的書法和佛教藝術馳名中外。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