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瑞像岩釋迦牟尼佛立像 北宋元祐二年(1087) 石 高4.32公尺 福建泉州 |
|
 |
彌陀岩阿彌陀佛立像 宋代(960~1279) 高5公尺 |
|
 |
碧霄岩三世佛坐像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 高2.5公尺 |
|
 |
賜恩岩觀音菩薩像 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4) 石 高3.7公尺 |
|
|
清源山造像
qing yuan shan zao xiang
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清源山。雕造於宋(960~1279)元(1271~1368)時期,共七處九尊,包括瑞像岩釋迦牟尼佛立像、賜恩岩觀音菩薩像、彌陀岩阿彌陀佛立像、碧霄岩三世佛坐像、西峰岩釋迦牟尼佛坐像、千手岩釋迦牟尼佛坐像及老君岩造像,皆依石就形,構思奇巧。之中除了老君岩為道教造像外,其餘皆為佛教造像。二○○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瑞像岩釋迦牟尼佛立像位於天柱峰北側,依天然巨石天柱峰崖壁雕鑿而成。原覆有木構殿堂,現存仿木構四角攢尖頂石室為明成化十九年(1483)改建。佛肉髻低平,螺髮青色,面相豐圓。身披袈裟,衣紋稠密,雙手結印,腳踩蓮台,立於蓮瓣形背光前。造像左側有「大宋元祐二年(1087)歲次丁卯眾造釋迦瑞像,於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訖工」題字,是福建有文字可考的宋代造佛像佳作之一。 賜恩岩觀音菩薩像位於清源山的左峰,係天然巨岩雕成,觀音趺坐於蓮座上,面容豐潤,表情慈祥,紹興年間(1131~1162)「新而金碧之」。殿內石柱勒明代(1368~1644)著名思想家李贄撰的楹聯「不必文章稱大士,雖無鐘鼓亦觀音」。 彌陀岩阿彌陀佛立像位於擎珠峰下。據考證,宋代時依峭壁雕琢而成,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建仿木結構石室護之。佛青色螺髮,面相清秀,身著袈裟,右手下垂作接引狀,左手掌心向上平放胸前,足踏蓮台。石室西側岩壁上刻元代建岩紀事一方。 碧霄岩三世佛坐像是藏傳佛教造像中南傳最東南,亦為中國東南地區現存藏傳三世佛造像年代最早且保存最完整的珍貴實物。洞窟高3公尺,寬6.5公尺,三佛像高2.5公尺,均結跏趺坐於仰覆蓮座上,螺髮肉髻,頂有髻珠,著袒右袈裟,整體造像勻稱優美。釋迦牟尼佛居中,手結降魔觸地印;左側藥師佛,左手托鉢;右側阿彌陀佛,手結彌陀定印。旁有碑記一通,記載西夏國功德主靈武唐吾氏、廣威將軍阿沙公來監泉州至此刻三世佛像緣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