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建築
頁 碼:3/3_1062
陽和寺
陽和寺
朝鮮平壤北道泰川
 
陽和寺大雄殿
陽和寺大雄殿
 
陽和寺大雄殿內部
陽和寺大雄殿內部
 
陽和寺剖面圖
陽和寺剖面圖
 
陽和寺大雄殿平面圖
陽和寺大雄殿平面圖
 

陽和寺
yang he si

位於朝鮮平壤北道泰川郡上丹里。據《陽和寺事蹟記》,創建於統一新羅景文王十二年(872),高麗成宗十一年(992)改建,朝鮮(1392~1910)後期重建,是僅次於西北地區妙香山普賢寺之第三大佛寺。現為朝鮮國寶第55號。
 該寺依山勢而建,呈現典型的山地伽藍面貌。主要建築有解脫門、天王門、大雄殿、奉祝殿、冥府殿、爐殿、鳳凰閣及尋劍堂等。解脫門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當心間為出入門;據樣式推測,朝鮮孝宗七年(1656)重建天王門時所建。天王門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內掛四天王畫像取代四天王塑像。朝鮮孝宗七年重建,是該寺年代最早之建築。
 大雄殿為該寺主殿,原名普光殿,建於高麗成宗十一年,朝鮮世祖七年(1461)重建,改為現名,朝鮮高宗熙十一年(1874)燒毀後再次興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當心間設有四扇格扇門,兩旁繪有花草紋樣;次間為兩扇格扇門,兩旁繪有人物像。殿正面與兩側外斗栱為一跳,採圓形雕刻;內為三跳,畫出龍頭。殿內寶帳的橫梁內為藻井,外為頂棚。須彌壇上供奉銅佛坐像,佛後及兩側壁面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極樂會幀。須彌壇方格內繪有雲、龍、鶴、靈芝等圖案。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