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動明王像 平安時代(794~1185) 絹本設色 高168.2公分 寬80.3公分 日本京都左京 曼殊院藏 |
|
|
不動明王像
bu dong ming wang xiang
此圖摹自日本滋賀園城寺秘佛黃不動,被認為是日本現存年代最早的黃不動摹本畫作。據《天台宗延曆寺座主圓珍傳》記載,其原作園城寺的黃不動,乃平安承和五年(838),圓珍於石龕中坐禪時,出現相貌魁偉、威光熾盛、手持利劍、足踏虛空的金人,遂命畫工描繪。不動明王像之身軀為黃色,故通稱為黃不動,主要在於除災害、消除魔障,助密教修行者成就道業之尊像。作品繪製於十二世紀。一九五四年指定為日本國寶。 圖中不動明王立於岩台上,袒上身,身材魁偉,採正面姿態。蹙眉,雙目圓睜,口露獠牙,右手持劍,左手緊握●(上四+下絹)索,呈忿怒相。黃色身形,先繪以細勁的墨線,再以粗大暗紅線勾勒輪廓,並稍加暈染。下裙襞褶墨線細緻,外表施以紅色濃彩,絹背塗以白綠,再於正面各別作濃色暈染,產生立體的效果,表面綴飾細小團花紋。 整體使用描線技法,貼飾金箔、碎金及施以鮮豔的色彩,具平安時代(794~1185)後期的裝飾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