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四 卷 別:雕塑
頁 碼:10/1_256
比丘法陰等造像碑
比丘法陰等造像碑
北齊天保八年(557)
石灰岩
高150公分
瑞士蘇黎世 萊特博格博物館藏
 

比丘法陰等造像碑
bi qiu fa yin deng zao xiang bei

此碑碑額螭龍盤繞,呈半圓形,龍首分別銜住碑身。螭龍碑額的造像樣式明顯受中原漢化影響,盛行於東晉(317~420)至北齊(550~577)時代。
 碑額造像龕內,龍華樹下菩薩半跏坐於蓮花座上。碑身上部刻劃文殊菩薩和維摩詰論道,其間為諸聖眾侍立聽法,碑右側為文殊,端坐於蓮花座上,左側為維摩詰,手持羽扇。碑身正中大龕主尊釋迦牟尼佛,趺坐於束腰須彌座上,須彌座下端以蓮紋裝飾。螺髮肉髻,內著僧祇支,外披通肩袈裟,左手舉於胸前作與願印,十分特別。佛兩側依序為二弟子、二緣覺及二脇侍菩薩。
 主尊座前下方一夜叉托博山形香爐,兩旁為二獅和二力士,其間飾以蓮葉。碑左右兩側陰刻發願文「大齊天保八年(557)歲次丁丑四月乙巳朔八日弟子比丘僧法陰都維那前龍驤將軍南兗州大……比丘僧法林都維那前廣武郡中正曲梁縣令顏買德……」。
 此像為北齊造像碑常見的構圖形式,整體雕刻細膩,內容豐富,人物表情生動,保存完好,是北齊佛教造像藝術之精品和同類作品之代表作。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