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7/3_1028
 |
莫高窟第85窟法華經變相 晚唐(846~907) 壁畫 甘肅敦煌 |
|
|
莫高窟第85窟
mo gao ku di 85 ku
又稱翟僧統窟、翟家窟。位於南區中部。該窟為前後室結構,中有甬道相連。後室為主室,覆斗形頂,設中心佛壇。甬道北壁發現有「……都僧統兼京城內……大法師沙門法榮俗姓翟敬造」墨書題記,據文獻推測,該窟建於唐咸通三至八年(862~867)間。 主室窟頂藻井畫獅子蓮花井心,外圍依次飾有聯珠、小團花、平行四邊形、廻紋、菱形、卷草、垂鱗、三角、鈴鐺等紋樣,四披繪楞伽、法華、彌勒、華嚴經變相。東披的楞伽經變較具代表性,圖以佛在摩羅耶山楞伽城為羅婆那王說法為中心,摩羅耶山所在的大海兩側三角形空間內各繪十組小型說法場面,小型說法場面中間穿插羅婆那王勸請品、集一切法品及斷食肉品諸情節,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情節完整,表現生動。 主室中心佛壇上現存晚唐(846~907)佛、迦葉塑像及清(1644~1911)阿難塑像各一身。主室西、南、北壁主體部分均繪經變畫,西壁為勞度叉鬥聖變,南壁三幅西起依次為金剛、阿彌陀、報恩經變,北壁三幅西起依次為密嚴、藥師、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南壁東側報恩經變畫面情節完整生動,榜題基本清晰可辨,畫面以佛說法、會眾聞法為中心,四周環繞《大方便佛報恩經》各品故事,包括婆羅門子孝養、金毛獅子堅誓、鹿母夫人、善事太子入海、須闍提太子故事等。畫面布局及構圖的形式為五代(907~960)、宋(960~1279)的報恩經變所沿用。西、南、北壁底層各存十四扇豎幅屏風畫,繪製賢愚經變,是現存全面表現該經變相之最早作品。東壁窟門上部畫金光明經變之捨身品,窟門南、北側繪金光明、維摩經變,底層均繪有供養人。 前室、甬道多經後代重繪。前室西壁窟門南、北側分別殘存有元代(1271~1368)文殊、普賢畫像。甬道盝形頂中央畫蓮上千佛,兩披畫瑞相圖,南、北壁存晚唐畫、五代重描供養人及侍從,其中北壁供養比丘即為翟僧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