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4/4_1471 
          
            
              
                
                    
                        | 
                     
                    
                      
			靈巖寺千佛殿 山東濟南 						 | 
                     
                    
                      |   | 
                     
                    
                        | 
                     
                    
                      
			靈巖寺大雄寶殿 						 | 
                     
                    
                      |   | 
                     
                    | 
                靈巖寺 
                   ling yan si
                  
			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泰山西北麓方山(靈巖山)。沙門竺僧朗創建於五胡十六國前秦永興年間(357~358)。北魏太平真君(440~451)後期被毀;正光年間(520~525),僧法定先於方山之北建神寶寺,後於方山之南建靈巖寺。唐貞觀年間(627~649),僧慧崇遷建至今址。元和年間(806~820),宰相李吉甫所纂十道圖中,將該寺與江蘇南京棲霞寺、浙江天台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合稱「天下四絕」。北宋熙寧三年(1070),敕賜更名為十方靈巖禪寺,從此改為十方叢林。一九八二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依山構築,主要建築大致分布於一條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序有金剛殿(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五花殿、千佛殿、御書閣等。寺西有辟支塔、墓塔林等,山巔有唐(618~907)初所鑿的積翠證明龕。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六間,前為外廊式卷棚頂,後為硬山頂,構成勾連搭;殿前有月台。  千佛殿重修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仍保留宋代(960~1279)建築構件多處。為單檐廡殿頂,綠琉璃瓦,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斗栱疏朗,出檐深遠;前檐八根石柱,柱礎或雕蓮花,或雕龍鳳,為唐宋遺物。殿內正中佛壇供奉三身佛,四壁和屏壁上分三至五層列置木雕髹金坐佛。殿四壁砌壇,環坐四十尊彩塑羅漢,其中二十七尊宋塑,十三尊則為明代(1368~1644)補塑,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該寺碑碣眾多,有唐代李邕撰書《靈巖寺碑頌並序》,及《元國師法旨碑》、元至正元年(1341)日本僧人邵元撰書《息庵禪師道行碑》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