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15/2_652
|
紅衣羅漢像 卷 元大德八年(1304) 趙孟頫(1254~1322) 紙本設色 高26公分 長52公分 遼寧瀋陽 遼寧省博物館藏 |
|
|
紅衣羅漢像(局部) |
|
|
紅衣羅漢像 趙孟頫
hong yi luo han xiang zhao meng fu
款署「大德八年(1304)暮春之初吳興趙孟頫子昂畫」,鈐「趙氏子昂」朱文方印。卷後有明代(1368~1644)董其昌和陳繼儒題跋。卷前、後鈐明代朱之赤、清代(1644~1911)宋●(瑩-玉+牛)及清內府收藏印多方。十七年後趙孟頫於卷後另紙自題:「余嘗見盧稜伽羅漢像,最得西域人情態,故優入聖域。蓋唐(618~907)時京師多有西域人,耳目所接,語言相通故也。至五代(907~960)王齊翰輩,雖善畫,要與漢僧何異。余仕京師久,頗嘗與天竺僧遊,故於羅漢像,自謂有得。此卷余十七年前所作,粗有古意,未知觀者以為如何也。庚申(1320)歲四月一日,孟頫書。」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南宋(1127~1279)宗室,宋亡後,歸里閑居。元世祖(1260~1294在位)搜訪遺逸,經程鉅夫薦舉,始任兵部郎中,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工詩文,善書畫。其所提出的「作畫貴有古意」和書畫同源的理論,奠定了元代(1271~1368)文人畫發展的基礎。 羅漢是阿羅漢的略稱,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畫中羅漢深目高鼻,滿頭深褐色短髮,絡腮鬍鬚濃密,雙耳飾環,身著紅色袈裟,平伸左掌似作說法狀,結跏趺坐於長滿青苔的石頭上,有圓形頭光。人物採工筆畫法,衣紋用鐵線描,遒勁圓暢。設色明麗,但不浮豔,羅漢袈裟、坐具及僧鞋為稍加變化的硃紅色;身後古木野藤纏繞,碎石堆用較細的線條勾出輪廓,以淡石綠罩染,石紋採乾濃枯筆皴擦,形態極古拙,色彩對比強烈。此作屬唐畫的重彩法,是畫家追求「古意」的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