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梯寺石窟第14窟外景 甘肅武山 |
|
|
木梯寺石窟第5窟造像 晚唐(864~907)至宋(960~1279) 石胎泥 |
|
|
木梯寺石窟第7窟菩薩像(局部) 宋代(960~1279) 石胎泥 高215公分 |
|
|
木梯寺石窟
mu ti si shi ku
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西南約30公里的馬力鎮楊坪村北柏林山。始建於北魏(386~534),唐(618~907)、五代(907~960)、宋(960~1279)、元(1271~1368)繼續開鑿,又經明(1368~1644)、清(1644~1911)和民國的重整維修。二○○六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明代《重建木梯寺序》載,原有「九殿十洞二磚塔」,二磚塔已毀,現存窟龕及殿閣十九座、造像八十餘尊、壁畫二百三十四幅。洞窟形制多樣,其中第6、8、9、10窟為北魏開鑿,為平頂、覆斗頂方形低壇窟,造像組合有一佛二菩薩、三佛二弟子四菩薩。第14窟為唐代開鑿的天然敞口大龕,內塑一佛二菩薩。第5、7窟為晚唐(846~907)至宋代開鑿的平頂方形高壇窟。第11窟為元代所鑿之摩崖淺龕。第1~4窟則建於明代。造像皆為石胎泥塑,內容題材豐富,以第1、5、7、9、16等窟塑像保存較好,是藝術價值較高的作品。對研究佛教石窟在甘肅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