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意輪觀音菩薩像 唐代(618~907) 金銅 通高10.6公分 日本奈良 大和文華館藏 |
|
|
如意輪觀音菩薩像
ru yi lun guan yin pu sa xiang
菩薩六臂,係據唐(618~907)金剛智譯《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法要》描述之如意輪觀音六臂像所造,頭戴高冠,冠上化佛醒目。頭稍右傾,面相豐圓。軀體飽滿豐碩,佩項圈、胸飾。斜披短巾,下著長裙,裙裾輕薄貼體,褶紋刻劃自然,裙帶飄垂座前。左腿盤屈坐於蓮花座上,右腿支起。 此像其右方第一手掌靠於右頰,作思惟相,表示懸念有情;第二手前臂已毀損,應拿如意寶,表示能滿足所有願望;第三手腕部已佚,應持念珠,為度眾生痛苦。左方第一手向下支座,按光明山,表示成就無傾動;第二手持蓮蕾,表示淨化各種非法;第三手亦損,應持輪寶,表示能轉動無上之法。 如意輪觀音能救度六道眾生,拔苦與樂,自古廣為世人所崇奉。其造像早期不見,唐代因傳譯佛經的普及化,該類觀音造像便逐漸興起,現存金銅菩薩像較罕見。從整體造型上看,其豐腴的身軀,裙裾褶紋簡略,充分體現晚唐(846~907)造像風格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