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袈裟 唐代(618~907) 絹、錦、綾 長147公分 寬108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 英國倫敦 大英博物館藏 |
|
 |
袈裟(局部) |
|
 |
袈裟(局部) |
|
|
袈裟
jia sha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八世紀末至九世紀作品。織物呈長方形,雙層,由七塊不同花色的面料橫向縫接而成。 依佛制,袈裟由五至二十五條奇數構成,此件織物符合袈裟製衣規制,但其尺寸偏小,不一定適合穿著。其中有兩片昂貴紫色綾,推測或為唐代(618~907)高僧用為包裹經書的經袱,或作案褥、墊褥之用。 織物由各種面料對稱拼縫,表層為絹、錦、暗花綾、絹地刺繡品等組成,間飾以三葉紋、綾紋等紋樣,亦繡有藍色長尾鳥、花與蝴蝶;裡層為平織綿、絹地。織物四邊為藍地絹,上有夾纈技術染的對鳥銜枝紋,四隅均有斜角接縫。原件表、裡大多已殘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