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建築
頁 碼:3/3_990
無畏山寺
無畏山寺
斯里蘭卡中北省阿努拉德普勒
 

無畏山寺
wu wei shan si

譯名為Abhayagiri Vihara。位於斯里蘭卡中北省阿努拉德普勒古城(Anuradhapura, North Central Province)以北。根據歷史記載,婆他伽馬尼王(Vattagamani Abhaya,89~77 BCE在位)復國後將耆那教的山寺摧毀,在原地建寺,獻給摩訶帝須長老(Mahatissa),感謝其輔國有功。
 該寺原屬大寺派(Mahaviharavasin),後創立無畏山寺派(Abhayagirivasin),與大寺派形成對峙的局勢。因自佛教傳入該國兩百零八年以來,大寺(Mahavihara Monastery)是維護正統上座部佛教的唯一中心,而該寺卻對印度佛教新趨勢的發展,採取較開放的態度,形成偏向法味派(Dhammarucika)的大乘佛教中心。後再分出祇多林寺派(Jetavaniya),吸收中觀、瑜伽等思想,為當時最大的大乘佛教中心,興盛期有五千位各國僧侶在此學習。
 四一○至四一二年中國高僧法顯到此參訪時曾述:「大塔高四十丈,金銀莊嚴,眾寶合成。」幾位來自印度傳法的僧人如求那跋摩、不空等曾在此短暫停留後轉往中國。《善見律毘婆沙論》顯然是該寺的產物。在印尼拉都波可高原(Ratu Boko)發現的銘文,記載有錫蘭(今斯里蘭卡)僧人於當地建寺,名為無畏山寺,以此推測該寺當時已影響至他國。十三世紀,阿努拉德普勒城破,該寺同時被毀,目前僅存大塔及部分遺蹟。一九八二年隨阿努拉德普勒古城整體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該寺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現存建築包括無畏山佛塔和數座較小的佛塔、多座殿堂、僧院遺蹟,以及大小不等的水池。無畏山佛塔為阿努拉德普勒第二大佛塔,塔身為稻穀堆形,高逾75公尺,塔身最寬處直徑106.5公尺,現為草木、土堆掩蓋。因阿努拉德普勒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周遭的古塔也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建的重點。據該組織的發掘,證明該寺持續開發寺院群體時,受到歷代國王們的大力贊助。齋堂中盛飯和咖哩的巨大石槽,反映了住在寺中的人數。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大寺遺址, 無畏山寺雙子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