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得無諍三昧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陳豫鍾(1762~1806) 白文方章 						 | 
                     
                    
                      |   | 
                     
                    
                        | 
                     
                    
                      | 
									 | 
                     
                    
                      |   | 
                     
                    | 
                我得無諍三昧 陳豫鍾 
                   wo de wu zheng san mei   chen yu zhong
                  
			陳豫鍾二十七歲時所刻。「我得無諍三昧」語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乃佛陀讚歎須菩提解空第一,得無諍三昧,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此方印排列特殊,全印六字,以白文樣式鑿刻而成。作者將印文分三行布置,「我得」二字為一行,「無」字占中間位置,左側則是排列「諍三昧」三字,這樣的排列,打破漢印固定形式,拆除舊格局的束縛。其將「我」與「諍」字隔著中間的「無」字遙相呼應,右邊的「得」字以長方形安排,與左側「三昧」二字對應,一反常態地呈現新風貌,這樣的章法很活潑,另有一種境界。  使用的刀法,衝刀與切刀互用,以切刀為主,是承襲浙派的澀進法刻成,但線條平滑些,沒有浙派鋸齒般的刀痕,在工穩中仍有流動的意味。綜觀全印風貌,渾穆蒼勁,典雅古樸。  陳豫鍾字浚儀,號秋堂。清代(1644~1911)篆刻家。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浙派篆刻西泠八大家之一,與陳鴻壽並稱錢塘二陳。  邊款釋文:  嘉慶戊午  二月廿六日為  易田先生作  于無所不宜  齋之南榮  古杭陳豫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