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建築
頁 碼:2/2_630
阿爾奇寺
阿爾奇寺
印度拉達克
 
阿爾奇寺三層堂
阿爾奇寺三層堂
 

阿爾奇寺
a er qi si

譯名為Alchi Gompa。位於印度拉達克(Ladakh)北邊的喜馬拉雅山山麓,距首府列城(Leh)西方約70公里處,海拔約4,000公尺。保存大量彩塑及壁畫精品,風格融合西藏、波斯、希臘、羅馬藝術,為世界佛教藝術寶庫之一。傳說由仁欽桑布譯師(rin chen bzang po)建於十一世紀,另一說創建者為僧人卡丹謝拉(Kalden Sherab)。十六世紀時由格魯派僧人住持,擴建殿堂及整修壁畫。
 該寺建築受地形所限,採橫向布局,四周圍繞矮牆。主要建築大致坐北朝南,包括大經堂、譯經堂、文殊殿、三層堂、新堂及大、小塔等近五十座。三層堂約建於一二○○年,高約11.4公尺,共三層。第一層面闊約11.4公尺,門廊列柱柱頭刻有護法和精美圖案,過梁紋飾精細,間雕鏤三個三角形龕,中尊木雕為阿●(門+三人)佛,西側為彌勒菩薩,東側尊像可能是般若菩薩。堂內東西北三壁開龕,分別供奉文殊、觀音及彌勒菩薩立像。三尊菩薩立像皆高約4公尺,四臂,印相略有不同,身飾華麗,腰布圖像各具主題。第二、三層壁畫包括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五方佛淨土圖、十一面觀音菩薩、不動明王與二脇侍像等。三層堂的壁畫和塑像上的彩繪,堪稱喜馬拉雅山區最美的藝術傑作。
 西藏在十三世紀之前的繪畫與美術作品已所剩無幾,阿彌奇寺就成為十一至十三世紀藏傳佛教美術的珍貴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