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道輪迴圖 清代(1644~1911) 棉布設色 高94公分 寬70.5公分 英國倫敦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 |
|
|
六道輪迴圖
liu dao lun hui tu
十九世紀西藏唐卡。輪迴圖主要作為教化工具,傳教者運用偈語和歌曲加以解釋,將佛教的基本教義帶給農人、遊牧民族與被拘禁的人等。 代表死亡之神的閻摩張口含著輪迴圖的上端,其手、足、腿扣緊圖的四角。畫面分為四圈同心圓,圓心分別描繪代表貪、瞋、癡的雞、蛇、豬,是眾生輪迴六道的三種業因。第二圈左半部為行善升天享樂的眾生,右半部為作惡淪落惡道受苦的眾生,黑白分明。 第三圈描繪生命體轉世的六個處所,六道圖自上順時針依序展現出天道,生活安逸無憂,然福報享盡後依然要輪迴轉世;阿修羅道,驕慢好鬥,因忌妒天部常發動攻擊;餓鬼道,因生前貪婪,落於渴求不得的腹大頸細果報;地獄道,因仇恨與暴力的業行,備受刑具之苦;畜生道,因愚癡昧於因果而受奴役、鞭打及驚懼之報;人道,知禮達義、苦樂參半,最適於聞法修道。天、人、阿修羅和餓鬼道中皆有一尊佛像,手持不同法物,示以啟悟各類眾生,應機說法的象徵。 輪迴圖的最外圈表現出十二個圖像,盲婦、陶工、採摘水果的猴子、同船的二人、空屋、相擁的男女、眼睛中箭的男子、一場宴會、執著俗世財物之人、孕婦、新生兒、往墓地之路的死屍。每個圖像皆有其典故因緣,相互依存,用以說明生死輪迴的因果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