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四 卷 別:石窟
頁 碼:5/1_148
天龍山石窟第8窟外景
天龍山石窟第8窟外景
山西太原
 
天龍山石窟第8窟中心柱南面及東面佛坐像
天龍山石窟第8窟中心柱南面及東面佛坐像
隋開皇四年(584)

 
天龍山石窟第8窟西壁佛、弟子及左脇侍像
天龍山石窟第8窟西壁佛、弟子及左脇侍像
 

天龍山石窟第8窟
tian long shan shi ku di 8 ku

位於天龍山東峰西側,窟口西南向。開鑿於隋開皇四年(584),分前廊、後室兩部分,是天龍山規模最大的洞窟。前廊為面闊三間的仿木構窟檐建築,寬4.26公尺,高3.05~3.55公尺,進深1.7公尺,補間闌額上各施一人字栱。前廊後壁正中開重層窟門,外門作圓拱形,窟門兩側柱前各雕一蹲獅,柱頭飾束帛、蓮台,上承拱形門梁及尖拱門楣,門梁兩端各雕一回首鳳鳥。內門呈長方形,上有尖拱門楣,門楣飾火焰寶珠和八瓣蓮花門簪。窟門外兩側各雕一力士,均已被整體盜鑿。前廊為平頂,頂部中心繪一蓮花及火焰寶珠,兩側各繪一飛天,剝落嚴重。
 此窟前廊東壁存一隋開皇四年開窟功德碑,碑通高2.22公尺,碑額呈半圓形,螭首,為雙龍交纏,碑身文字部分已漫漶不清,但清趙紹祖《金石文鈔》中著錄了該碑全文。該碑記錄了隋開皇四年儀同三司真定縣(今河北正定)開國侯劉瑞、都督劉壽、都督夏侯進、別將侯孝達等出資造像一事,以期「法門開闢,帝福會昌」,為重要史料。
 後室平面略呈正方形,覆斗頂,窟內設中心柱,中心柱頂部四壁外侈,整個中心柱呈上寬下窄的倒「山」形,具有象徵須彌山的意味。中心柱四面各開一帳形龕,龕內雕一佛二弟子。中心柱南北東三面龕內主尊均著雙領下垂式袈裟,西面龕內主尊著袒右袈裟,四面龕內主尊頭部均被盜鑿,西面龕佛首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正面主尊雙手已佚;北面主尊右手殘,左手施與願印;東面主尊左手置左腿上握衣角,右掌掌心向上置左足上;西面主尊雙手結禪定印。中心柱三面龕內弟子頭部均佚,身體保存較好。
 窟內北東西三壁開龕,均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像,其中以西壁龕內造像相對保存較好。西壁尖拱形龕內主尊結跏趺坐於方形束腰須彌座上,頭、雙手及右膝上部殘,內著僧祇支,腰束帶,外著雙領下垂式袈裟,右肩覆偏衫從右肘繞至腹前再搭在左臂上,衣襬較短,緊裹雙腿,露雙足;主尊兩側弟子、菩薩,頭、手多損毀,身體部分保存較好。總的來說,該窟隋代(581~618)造像身軀碩壯,造型平實,衣紋簡潔、疏朗,直立的菩薩、弟子身體均呈圓筒狀,不追求身體曲線的變化或繁縟的裝飾,而注重通過造型語言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傳達出內在寧靜、慈憫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