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音菩薩像 唐景福元年(892) 絹本設色 高83.3公分 寬63.1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 英國倫敦 大英博物館藏 |
|
|
觀音菩薩像
guan yin pu sa xiang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觀音戴化佛寶冠,額上有第三隻眼,盤右足,垂左足,坐於蓮池外的束腰蓮座上。頭光及身光描繪得十分美麗、繁複。池中伸出枝葉茂盛的長莖紅蓮。圖上方二隅繪乘雲飛翔的供養菩薩和騰起在空中的樂器,象徵淨土。左上方榜題「南无大悲救苦觀世音」。圖四周有白底藍花的緣飾。 圖下方題記「時唐大順三年歲/次壬子十二月甲申/朔三日孫沙門/智剛尼勝明等/奉為亡尼法律/闍梨敬繪救苦/觀世音菩薩一軀/永元(遠)供養」,說明比丘智剛、比丘尼勝明為已故比丘尼永世供養此畫;「唐大順三年」實為景福元年(892)。題記兩側有供養人,皆有榜題,得知左側為比丘智剛,手執香爐,後為男、女世俗供養人;右側為比丘尼勝明,雙手捧盤,後有二位比丘尼。女世俗供養人的髮髻上有梳子及簪子,從中窺知敦煌絹畫中女供養人像的髮飾已由簡單過渡到華麗。供養人皆雙手舉於胸前,以同一角度向後傾,異於早期敦煌絹畫中的供養人將雙手擺放於膝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