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方普覺寺琉璃牌坊 北京海淀 |
|
|
十方普覺寺中路配置圖 |
|
|
十方普覺寺
shi fang pu jue si
初名兜率寺,又稱臥佛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壽安山南麓,因寺內有北京最大的銅臥佛,故又稱臥佛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元代(1271~1368)改名昭孝寺,又稱洪慶寺。自元英宗(1320~1323在位)起,連續四代皇帝進行大規模擴建。明代宣德(1426~1435)至嘉靖(1522~1566)年間曾五次進行重修。清雍正年間(1723~1735)大規模修建後賜號「十方普覺寺」。二○○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坐北朝南,布局分東、中、西三路。中路是全寺建築的主體部分,沿中軸線從南至北依序有琉璃牌坊、山門、天王殿、三世佛殿及臥佛殿,兩側圍以遊廊、配殿、客堂、方丈。各殿宇內部結構和外觀均為清式結構。 山門左右遊廊向東西再折而向北,其間雖有方丈、客堂和正殿的東西配殿,然一氣連接,直到最後又折而向東西,回到後殿左右。此布局在唐(618~907)宋(960~1279)時代很平常,敦煌壁畫裡的伽藍均如此布置,在日本亦有飛鳥(538~645)、平安(794~1185)時代的遺例,而在北京此唐式平面布局僅此一例。 琉璃牌坊為三間四柱七樓形式,須彌座及三個圓門洞均為白石砌,柱子、橫額、斗栱、瓦檐則為黃綠琉璃。臥佛殿內供奉臥佛,長5.3公尺,殿中「得大自在」匾額為清乾隆皇帝(1735~1796在位)御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