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繪畫
頁 碼:15/2_581
阿彌陀佛五尊像
阿彌陀佛五尊像
鎌倉時代(1185~1333)
絹本設色
高173.3公分 寬103.6公分
日本兵庫加西 一乘寺藏
 

阿彌陀佛五尊像
a mi tuo fo wu zun xiang

此圖繪阿彌陀佛、觀音和大勢至二菩薩及作比丘形的地藏、龍樹菩薩等五尊像,繪製於十三世紀。主尊阿彌陀佛手結上品上生印,結跏趺坐於蓮座上。觀音立於佛左前方,戴化佛寶冠,大勢至菩薩則立於右前方,戴水瓶寶冠;二菩薩皆手持長莖蓮花。佛左後方為手托寶珠的地藏菩薩,龍樹菩薩立於右後方,雙手合掌。四尊像作對稱姿態。此類構圖始於日本比叡山延曆寺橫川的常行堂,盛行於平安時代(794~1185)下半葉以後,但當時畫作卻很少見。現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佛低肉髻,中央有紅色髻珠,著袒右紅色袈裟,右敷偏衫,下襬呈大幅度的波狀曲線;觀音及大勢至雙頰圓鼓,粗眉,蓄髭,肌膚施加暈染等特色,被認為係受到中國五代(907~960)、宋代(960~1279)佛畫的影響。佛上方華蓋懸垂成串珠玉,靠背兩旁各承托一顆寶珠。畫作減少賦彩、裝飾紋樣及碎金,以墨線為主,此作風乃鎌倉時代(1185~1333)前期的特色。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